1
2
3
4
5
6

中国青年报限量数字作品
全球独家首发

  • IP类型:文化旅游
  • 授权方:中国青年报
  • 创作单位: Innokids
  • 发行单位: Innokids

背景介绍

Project Background

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“世界图书与版权日”,又称“世界图书日”。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。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。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“世界图书日”。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,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们,保护知识产权。每年的这一天,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。

作品介绍

Project Information

  • 1凿壁偷光: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出自《西京杂记》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。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,后用来形容家贫仍发奋读书、刻苦学习。
  • 2 囊萤映雪:出自唐·欧阳询等撰《艺文类聚·续晋阳秋》和唐·徐坚撰《初学记》卷二引《宋齐语》。囊萤: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,苦学不倦,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。映雪:晋代孙康聪明好学,但家贫不能点灯,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。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。也作“囊萤积雪”。“囊萤映雪”用来指勤学苦读,体现了古人为了获得知识和智慧与贫困作斗争的精神。
  • 3 牛角挂书:唐李密贫寒,只能用薄草做的鞍鞯垫着来骑牛,他在牛角上挂一卷《汉书》,一边走一边看书。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,慢慢地跟在他后面,问:“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?”李密认识杨素,从牛背上下来参拜。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,他回答说:“《项羽传》。”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,觉得很惊奇。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:“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,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。”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。隋炀帝九年,杨玄感在黎阳起兵,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。后人以牛角挂书,比喻读书勤奋,学习刻苦。
  • 4 高凤流麦:东汉时期的高凤,青年时以种田为生,但却痴迷读书,白天黑夜都不停息。他的妻子有一次到田地里去,看到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,便让高凤看住鸡,以防吃麦。后来突然下起了暴雨,但高凤却一直拿着竹竿读经书,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。妻子回来后责问他,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已被冲走了。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,在西唐山教书。年老后,依旧热衷读书不知疲倦,闻名于天下。后人于是以“流麦”、“麦流”、“弃麦”、“麦不收”、“中庭麦”、“高凤”等来形容专心读书。
  • 5 温舒编蒲:是形容勤学的典故,出自《汉书·贾枚邹路传》。路温舒,字长君。他的父亲让路温舒去牧羊,路温舒就采集水中的蒲草,裁成简牍的形状,用绳子编缀起来,在上面写字。此后“编蒲”便成为勤学、苦学的典故。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,最后博通经史。此典的其他形式有“编蒲”、“截蒲”、“削蒲”、“题蒲”、“编简”等。
  • 6 韦编三绝:本指孔子勤读《周易》,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,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,刻苦治学。孔子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家,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兼收并蓄,勤于学习,取众家之长,成一家之言。“韦编三绝”所颂扬的核心精神是学习应该勤奋。

授权方

licensors

《中国青年报》是共青团中央机关报,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之一,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类报纸。目前,中国青年报社正在进行新一轮“可视化”改革进程,从中国青年报特色“融媒小厨”全面升级为“融媒云厨”,加速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步伐。中国青年报纸媒、PC端和移动端矩阵用户规模达一亿七千万,转载率居全国媒体前列。

创作方与发行方

Creators and publisher

Innokids是One Show国际创意节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青年创意设计赛事运营平台提供方,亦是数字艺术和数字作品领域的有力推动者。通过整合全球的文化创意设计与艺术资源,以及中国的横跨文娱、文旅、文创衍生品、媒体领域的行业及创作者资源,致力于实现艺术价值的规模化,让大众及行业用数字化的形式,感受到文化创意与艺术的价值与潜力。

如果您有IP,请留下您的资料
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!

如果您想参与创作,请留下您的资料。
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!

姓 名:
手机号:
验证码: